BY 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 季匡華醫師
2023.10.25
癌症是國人頭號殺手,而傳統使用癌症治療藥物,往往會產生抗藥性,因此現今的癌症治療多半同時併用不同療法方式。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醫生分享他治療癌症的經驗,他說,腫瘤內除了癌細胞,也有一些對抗癌細胞生長的免疫力,這免疫力就有微弱的治癒能力,關鍵就藏在腫瘤裡的T細胞!
「就好像免疫細胞跟癌細胞是共同生活,長在一起的, 一旦直接開刀等於好的壞的整個拿掉就可惜了,」季匡華說,這邊說的免疫細胞,在學術上稱之為住民記憶型T細胞(TRM, tissue-resident memory T cell,又稱組織駐留記憶T細胞)與腫瘤一起發展,如同原始住民,這種記憶型T細胞也有TCR(T cell receptor),是T細胞上面的一個重要構造,免疫反應要經過此接受體,TRM能跑到外面,生生不息的產生抗腫瘤T細胞。
不過,住民記憶型T細胞需要被喚醒,才有辦法抗癌。因此,季匡華採用手術前搭配放療加上熱治療的方式來喚醒之,比如說病患有一顆3公分腫瘤,排定下周開刀,如果在手術前先做放療,再搭配熱治療,再打一針PD-1抑制劑(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過幾天再去手術效果會更好。因為住民T細胞經過刺激已被喚醒,喚醒後T細胞會跑出去,免疫反應就像是種子播出去,抗腫瘤效果加倍!
提昇自癒力 自己的癌症自己救
癌症傳統化、放療治療療程到後面容易產生抗藥性,季匡華醫生指出,一般傳統化療本身不能治癒癌症,因此醫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目標不單是殺死癌細胞,而是同時要把自己的免疫力拉起來。「免疫力就是自己痊癒的力量,自癒力是最重要的。」
季匡華補充說明,化療與放療的目的也是要重建身體的自癒力,可是一般人都以為化、放療只是殺死癌細胞為目的,這是常見的錯誤觀念。
他在《自己的癌症自己救:改變腫瘤微環境,以自癒力克服癌症》一書也提到,自癒力的中心思想是「抗發炎」。因此,正確的治療癌症方式,應是採用較低副作用的傳統癌症治療方法輔以「自癒療法」。不過,「自癒療法」非「自然療法」,前者是知道為什麼而積極面對,但絕不放棄正規醫療。後者是不知道為什麼,只想消極的逃避正規醫療的副作用。
季匡華表示,積極提升身體自癒力,可以透過熱治療或細胞療法。他特別強調,放療加上熱療,並且加上最新的PD-1抑制劑帶起自身免疫力,是他在新光醫院多年診治癌症患者的成功經驗。
例如之前曾有患者原本就檢查出有乳房腫瘤,切片證實為二期三陰性乳癌,但卻因顧慮家庭不願意開刀、也不做化療。一年後腫瘤侵犯表皮層,竟然長得異常巨大又腐爛惡臭,變為IIIB期,只能透過每天換藥消極應對。就診後季匡華醫生就先以口服癌症藥,加上手術同步熱療加上放療,引發了患者的自癒力。二年後發現肺轉移,因為有免疫力了,只打了兩次低劑量PD-1抗體就又長期控制疾病了。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住民記憶型T細胞,但有的很多有的較少,上述的例子證明放療及熱療就可能足以引發自癒免疫力,而該個案就屬於效果奇佳的例子,一旦激發起記憶型T細胞,將來就算有轉移病灶,再打幾針能再度活化TCR的PD-1抗體,也可以有長期的控制機會。
季匡華表示,別忘了自癒力就在每個人身體裡!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可能依病情需要加上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等
台灣在醫療領域持續邁向全球領先地位,擁有多項「亞洲之冠」和「全球第一」的殊榮,隨著政府積極推動醫衛新南向政策
近期政府提出「健康台灣」的政見,力求2030年癌症死亡率減少1/3,去年5月健保署已將NGS(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入健保,其中涵蓋12種癌別,預計每年將有2萬人受惠!
冷氣團襲台,氣溫大幅下降,日夜溫差容易引發血管收縮、血壓上升,使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也隨之升高。心血管疾病已蟬聯多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
你一天都睡幾個小時呢?國際研究發現,若是睡眠不足、睡不飽容易變胖,每天睡超過9小時,也會對體重產生影響,每天規律充足的7到8小時睡眠,增胖率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