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博田國際醫院乳房外科主任 魏銓延醫師
2024.10.25
乳癌每年大約新增1萬6千名患者,換算每11個女性就有一人可能會得乳癌,而且還有年輕化趨勢。魏銓延醫師指出,乳癌簡單來說可分為四大類,最常見的屬於荷爾蒙(管腔)型,占了六成多。
魏銓延醫師表示,這類乳癌細胞上有許多荷爾蒙受體,和女性荷爾蒙結合,會刺激乳癌細胞生長。所以,如果能夠抑制體內荷爾蒙的生成,或是阻斷荷爾蒙跟受體結合,就可以阻止女性荷爾蒙刺激乳癌細胞生長。以達到降低乳癌復發、控制腫瘤惡化的效果。這就是抗荷爾蒙治療或內分泌治療。
魏醫師解釋,乳癌與女性荷爾蒙的關係很像是嘴巴和食物,病患的腫瘤細胞表面荷爾蒙接受體呈現陽性,包括雌激素接受體 (ER) 和黃體素接受體 (PR),代表病人的癌細胞上有很多張嘴巴,能夠把女性荷爾蒙當成食物吃下去,餵養癌細胞長大。
因此,荷爾蒙治療有幾種策略,包括使用抗雌激素劑、芳香環酶抑制劑、促黃體刺激素釋放激素、雌激素受體拮抗劑等。其中,最常使用抗雌激素劑「內分泌控制」,抑制荷爾蒙讓癌細胞餓死,藥物常聽到會使用俗稱「停經針」的「類性腺激素釋放素」以抑制荷爾蒙分泌,也可以外科手術切除,或放射線照射兩側卵巢。
近年,治療乳癌使用標靶藥物可直接阻斷接受器,或用複合式治療方式,同時阻斷2~3種雌激素荷爾蒙來源,使用標靶藥物的副作用比化療少很多。
免疫治療降低三陰性乳癌死亡率
魏銓延醫師表示,至於年輕患者有很多是三陰性乳癌,具有高危險、高復發、高轉移三大特徵,過去只能做化療,而且效果有效。
最新2024年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 (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gy) ,乳癌研究報告:三陰性乳癌,在術前化療時及術後輔助化療時,若是合併免疫治療,可以降低死亡率34%。
免疫療法包括以免疫調節點抑制劑為主的藥物治療,或以細胞治療為主的治療。以免疫調節點抑制劑來說,由於腫瘤細胞發展出一套系統來逃過身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如果能關閉這個腫瘤細胞的功能,就有機會讓免疫細胞攻擊腫瘤細胞進而達到疾病控制的效果。
免疫細胞療法就是抽取病人的免疫細胞與腫瘤細胞,以先進的體外培養技術,使免疫細胞活化增殖,並訓練其具備辨識腫瘤細胞的能力之後,再回輸至患者體內,增強患者對抗癌細胞或病毒感染的能力。這些經過訓練的免疫細胞具有對癌細胞的永久記憶,可能可以提供病人長期的免疫保護,亦即建立一個較完整的免疫系統機制,提升病友存活率。
免疫療法合併化療 癌患新生機
免疫療法使用時機,也從過去在術後轉移才亡羊補牢,現今則使用在術前治療,在確定罹癌但還沒開刀前加入免疫治療,臨床上也有不少癌細胞消失的案例。魏銓延醫師表示,常有情況是病患已經完成手術與化療及免疫治療輔助,但仍有些微量癌細胞躲在身體血液或骨髓裡,等到病患免疫力差時癌細胞又會趁機搗亂。因此,在手術或化療前先用免疫療法輔助治療,可以提升病患自身免疫力,將那些躲起來的癌細胞都殺死,避免將來復發或轉移。
他舉例說明,有位病患原本是乳癌二、三期,做完細胞治療合併化療八次療程後,追蹤發現癌細胞已經完全消失,目前已經追蹤五年都沒有復發跡象。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癌細胞消失的個案,國際治療準則也有修改成免疫細胞療法可使用於術前。
醫學臨床治療上都有所謂的guideline (準則),一般來說,醫生會照著準則治療。魏銓延醫師指出,不過,由於癌症病患病情千變萬化,每個個體又不盡相同,無法套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臨床治療還會依照每個人病情、狀況和治療期望值量身規劃。
為保障癌友的安全,實行免疫細胞療法一定要找通過細胞治療認證的醫療院所及有經驗的醫師再開始治療。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可能依病情需要加上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等
台灣在醫療領域持續邁向全球領先地位,擁有多項「亞洲之冠」和「全球第一」的殊榮,隨著政府積極推動醫衛新南向政策
近期政府提出「健康台灣」的政見,力求2030年癌症死亡率減少1/3,去年5月健保署已將NGS(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入健保,其中涵蓋12種癌別,預計每年將有2萬人受惠!
冷氣團襲台,氣溫大幅下降,日夜溫差容易引發血管收縮、血壓上升,使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也隨之升高。心血管疾病已蟬聯多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
你一天都睡幾個小時呢?國際研究發現,若是睡眠不足、睡不飽容易變胖,每天睡超過9小時,也會對體重產生影響,每天規律充足的7到8小時睡眠,增胖率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