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博田國際醫院乳房外科主任 魏銓延醫師
2024.10.25
乳房切除手術在乳癌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其主要目的是完全切除乳房腫瘤和附近潛在轉移的癌細胞,有時候會有凹陷或變形是難免的。
對乳癌患者來說,選擇乳房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手術方式是一個重要決策。因為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徵,更需要與醫生討論乳房重建的傷口大小,外型美觀等問題。
魏銓延醫師表示,隨著醫學進步,乳癌的治療在將癌細胞殺光光的前提下,同時乳房重建更成為癌友的新選擇,不僅可彌補女性自我形象的衝擊,有助患者恢復身心靈健康。
不過,魏銓延醫師指出,乳癌年輕化,好發於40~50歲族群,患者在職場和家庭都是重要角色,乳房重建手術的時機也很重要,特別是腫瘤切除後立即重建,對心理上的衝擊會較少,在手術的結果及病人滿意程度也比晚期(二次)重建更好。
過去乳房重建是相對困難的手術,而最新觀念則是立即重建,直接在手術中做義乳植入,概念上跟隆乳類似。此外,現今切除範圍也與過去必須切除乳頭乳暈比較安全的觀念大不相同。經過研究證實,在癌症完全切除乾淨的情況下,保留乳頭乳暈也很安全,而且對整體外形美觀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過去外科醫師不主張重建,更沒有「立即重建」的概念,病患只求不再復發,無暇顧及外觀。不過,長期乳房缺損,不僅對病患造成心理創傷,也容易讓身體不平衡,脊椎歪斜。因此,許多病人觀察幾年後沒有復發,都會開始思考乳房重建。
因此,如果乳房外科醫師評估合適的癌友,在乳癌切除手術後立即重建是最好的選擇。立即性乳房重建,主要是在一次手術中,同時完成乳癌切除和乳房重建手術,對患者而言,切除與重建可以畢其功於一役,衝擊性最小。但其條件是,患者必須是早期乳癌病患。至於2B(已侵犯淋巴結)或3期(已有他處轉移)病人,則以前導化療或放療後再做二階段重建為宜。
研究指出,乳房重建並不會影響疾病的病程、預後,或是局部的復發診斷。依據乳癌病程,病患也可以等待乳癌狀況控制良好後,再進行延遲性重建。不過,病人就需經歷一段身體缺陷的創傷時期,與二次的手術、麻醉與恢復過程。
魏銓延醫師補充,「乳房重建」顧名思義就是重建乳房外形,目前有幾個方式:首先是義乳重建,把挖掉的組織用相對應的果凍矽膠填充,其次是用自體皮瓣去修補,不過傷口也相對較大,通常會從腹部,背部切口,再塑形成乳房的形狀,並填充回去胸部。
一般來說自體皮瓣手術時間較長至少六小時,義乳植入則相對縮短很多時間,大約半小時,而且以目前義乳材質來說,果凍矽膠材質仿真,接近自體觸感,若患者本身條件夠好,皮下組織夠厚足以蓋住假體,看起來也會很自然。
他解釋,現在義乳材質改善很多,由於過去義乳材質容易造成「莢膜」令人卻步,莢膜是由膠原纖維形成的一種類似疤痕的結構。因此,只要放入假體,人體就會產生免疫反應,形成莢膜將假體包住,大部分都可和平共存。若發炎過度導致胸部變硬不自然,甚至產生「莢膜攣縮」,組織纖維化包住外來植入物,膠原蛋白纖維變厚並壓迫假體。
魏銓延醫師表示,除了因疾病需要乳房重建,門診中有八成都是產後媽媽,由於懷孕期間體內的雌激素和賀爾蒙增加,這些變化使得乳房組織再增長和發育,產後由於這些刺激因素會在哺乳後漸漸下降,加上奶水退了,乳房的皮膚失去彈性且下垂,不僅影響美觀也影響女性自信心。
魏醫師建議,只要病患有考慮進行重建,術前就可與乳房整形外科醫師諮詢會談,而術前的信任與溝通對手術結果也非常重要。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可能依病情需要加上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等
台灣在醫療領域持續邁向全球領先地位,擁有多項「亞洲之冠」和「全球第一」的殊榮,隨著政府積極推動醫衛新南向政策
近期政府提出「健康台灣」的政見,力求2030年癌症死亡率減少1/3,去年5月健保署已將NGS(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入健保,其中涵蓋12種癌別,預計每年將有2萬人受惠!
冷氣團襲台,氣溫大幅下降,日夜溫差容易引發血管收縮、血壓上升,使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也隨之升高。心血管疾病已蟬聯多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
你一天都睡幾個小時呢?國際研究發現,若是睡眠不足、睡不飽容易變胖,每天睡超過9小時,也會對體重產生影響,每天規律充足的7到8小時睡眠,增胖率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