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政府提出「健康台灣」的政見,力求2030年癌症死亡率減少1/3,去年5月健保署已將NGS(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入健保,其中涵蓋12種癌別,預計每年將有2萬人受惠!
衛福部在今年3月底通過人體細胞外泌體,可做為化粧品原料,成為全球少數開放人源外泌體在醫美市場的國家......
集結台灣百大衛福部認證名醫,打破種種就醫困境,推出線上諮詢服務,提供您專業的「第二意見」!
血液腫瘤與固態腫瘤不同,並非侷限於特定器官或組織,而是癌細胞可經由血液及淋巴系統循環全身,導致廣泛病灶及轉移,
卵巢癌風險與管理,除了傳統方法,還有哪些新選擇?女性一生中罹患卵巢癌的機率約為1.4%,但家族史會顯著提升此風險,使其增加5-7%
癌症成因複雜,涉及遺傳、環境、生活方式和活性氧自由基等多重因素交互影響,難以單一歸咎。然而,現代社會充斥的加工食品、不良飲食習慣及環境污染,使得癌症發生率攀升。
細胞儲存是疾病預防的明日之星?台灣自2018年起開放6類自體細胞治療應用,並逐步完善再生醫療法規,帶動細胞儲存蓬勃發展。
再生醫學療法依照治療風險,可分成高風險性跟低風險性。高風險性的治療像是免疫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雖然已創造出許多成功案例,但在實際應用上,能幫助到最多人的往往是低風險性的治療。
1970年代,研究人員發現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簡稱PRP)能夠促進生長,幫助組織再生。1990年代逐漸應用於臨床醫學
外泌體最早被認為是細胞代謝產生的廢物,後來經過研究,才知道外泌體中含有脂質、核酸與蛋白質,可以做為細胞之間溝通聯繫的橋樑。